2018考研政治分析题高分答题方法之原因型
在考研政治的复习备考阶段,考生一定要重视政治的答题的方法,要想政治考高分,分析题必须拿高分,那么,分析题如何答题能够得高分呢?环球卓越为大家分享考研政治分析题高分答题方法。
“原因”类型答题技巧
在政治的大题中,最常见的要属于原因类的问题了,考研政治也不例外, “原因”类设问一般都以“原因”、“为什么”、“为何”、“依据”等关键词为题眼,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的原因、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,或采取某种措施、提出某种对策的依据。由于问题或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,某种措施或对策的出台也往往是多个主体参与的结果,而且无论是问题、现象还是措施、对策,其造成的影响(积极或消极)也往往是多方面的,因此,“原因”类设问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,学生普遍感觉到难以找到有效的、相对比较“管用”分析方法,因而此类问题的得分率总是很难得到保证。
那么原因类型的题应该怎么解答呢?考生要注意答题的角度,从不同的角度全面进行分析。
一是联系教材分析原因。我们看到一个“原因”类设问,第一个应该想到的问题就是教材上关于这个问题具体有哪些内容?联系教材是分析原因的最基本的角度,很多问题通过联系教材内容就能够得到解决的。
二是联系材料分析原因。材料中往往蕴含着解决“原因”类设问的有关信息,如材料反映出来的问题,材料体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等,均可作为我们分析原因的依据,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应对材料加以充分重视。
三是联系主体分析原因。一个“原因”类设问一定牵涉到一定的主体,而特定的主体肯定享有一定的权利和负有一定的义务、具有一定的职责。在具体的题目中,象党的性质和地位、国家机构的性质和组织活动原则、公民的权利和义务、消费者的权益、经营者的素质、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等等,经常作为一些“原因”类设问的答案出现的。
四是联系地位分析原因。某个问题的地位如何,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它的态度,所以,地位往往也是采取某种措施、提出某种方案的重要原因。因而我们在解答“原因”类设问时,可以从地位的角度来分析原因,具体到题目中,一般表现为诸如必要性、必然性、可能性、重要性等。
学生在解答“原因”类设问时,很容易出现单打一的问题,联系教材分析时脑子里只有课本知识了,联系材料分析时脑子里只有材料内容了,联系主体分析时又只有几个不同的主体了,而联系地位分析时又只剩下重要性、必要性、紧迫性了。而现在不少题目往往需要学生从多个角度综合进行分析。所以在答题过程中如果只从一个角度分析,哪怕分析得再好,得分也是往往要打折扣的。
原因类的题目,需要考生从多方面解答,考生一定要尽可能多的将相关的方面写上去,一定要注意避免只抓住一个原因解答,忽视其他的方面。
【热门资料推荐】
扫一扫,关注环球卓越官方微信,及时获得考试资讯、人工在线答疑、备考经验分享、考试资料推荐、每日一练复习,还有免费课件供您下载使用!